日常生活

賀龍故居前的思念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4:51 來源:m.durdah.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一條如玉帶的小河靜靜地環(huán)繞著一個英雄的村落,她的名字叫洪家關(guān)。洪家關(guān)密聚著數(shù)千戶人家,以韋、賀兩姓為主。村的西頭,一座長40米,寬7米,高7米的石木結(jié)構(gòu)的花橋橫臥河面,只見飛檐翹瓦,氣勢不凡。橋曰“賀龍橋”,解放前,這座橋不僅是溝通桑植內(nèi)外半縣的要隘,也是通往湖北、四川、貴州的要道。橋的東面,是賀龍元帥的故居。
  賀龍故居由正屋、朝門、馬廊牛欄三部分組成。正屋三柱四棋籠后檐,有6間房屋,均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故居前面為木石結(jié)構(gòu)的朝門,左側(cè)是馬廊牛欄。1896年農(nóng)歷2月29日,賀龍元帥就誕生于此。賀龍有七個姊妹。子女的眾多,貧寒的家境培養(yǎng)了賀氏家族的勤勞儉樸。賀龍剛懂事,就隨母親種過田,跟父親做過裁縫,還練過武,讀過兩年私塾。賀龍十三歲那年,就肩負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一次次往返于湖南、湖北、貴州,做起挑腳夫,當起騾馬客。生活的艱辛,社會的不平等,讓小小的賀龍心頭早早發(fā)了革命的種子。于是賀龍故居演繹了一曲曲雄壯的英雄贊歌。1916年3月,賀龍率人兩把菜刀砍了芭茅溪鹽局,繳獲l2支槍,就在他的故居旁的韋宗祠堂樹起了“反袁護國”的大旗,從此賀龍走上了漫長的革命道路。從四川到貴州,從貴州到澧州,從澧州到湖北賀勝橋,從湖北武漢到江西南昌,賀龍的一顆為民操勞的心在參加南昌起義,把生命交給黨的那刻起,才有了真正的歸宿。腥風血雨,血雨腥風,在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賀龍把自己、把部隊交給了黨,1927年8月1日,賀龍任前敵總指揮的南昌起義打響向國民黨反動派武裝斗爭的第一槍,賀龍用自己英雄般的手譜寫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軍史。
  自古英雄多磨難。南昌起義失敗后,賀龍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2月26日回到洪家關(guān)家中。這一天,他正好滿32歲。沒有擺生日酒,舊部和附近鄉(xiāng)親在賀龍故居聆聽賀龍充滿對黨最忠誠的聲音:“我賀龍找真理,找了半輩子沒找到,現(xiàn)在找到了,那就是參加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部隊?!碑斖恚蔑@革命史冊的桑植起義拉開了序幕。
  賀龍故居因賀龍的革命屢遭劫難。1917年7月27日,國民黨反動派勾結(jié)“神兵”燒毀這棟房子。1919年,賀龍父親賀仕道在原地重建。1929年11月24日,桑植團防司令陳策勛又將其燒毀,僅保留“朝門”一塊殘墻。1967年,林彪、“四人幫”為打擊陷害賀龍,又搗毀其殘墻,將其房基平為稻田。1976年“四人幫”倒臺后,當?shù)卣鸥鶕?jù)兩次木房的原樣,恢復(fù)了賀龍出生時的故居,保持了1919年房屋的外貌。
  賀龍故居劫難重重,一同生活在故居的親人們也經(jīng)歷了一次次生離死別,賀龍參加革命后,賀龍的親人們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0年,賀龍父親賀仕道和賀龍幼弟賀文掌出遠門為賀龍購槍,遭到敵人伏擊,賀龍父親當場身亡。賀文掌被活捉后,被敵人放在蒸籠里用火活活蒸死。1928年8月,時任游擊隊支隊長的賀龍同胞大妹賀滿姑被敵人捉住后,綁在縣城教場坪,敵人施酷刑一刀刀割肉使其流盡鮮血而死。1933年4月,時任桑鶴游擊司令的賀龍同胞大姐賀香姑和二姐賀茂妹在湖北鶴峰長灣不幸陣亡。三姐賀三妹、二妹賀絨姑也隨后慘遭敵手,壯烈犧牲。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中國革命取得成功,是無數(shù)革命家庭用鮮血浸潤的。而賀龍一家,就有7位。
賀龍故居風風雨雨,寫滿磨難。1977年賀龍故居開始修復(fù),歷時一年,1978年正式竣工。這時,賀龍元帥已逝世9周年。賀龍元帥及親人的英魂終于有了憩息之所。
  賀龍故居的左前方,是江澤民題寫?zhàn)^名的紀念館。這是桑植人民為紀念賀龍誕辰100周年報請中央宣傳部批準修建的。100條各具形態(tài)的玉蘭石百龍建成的百龍橋把人們引領(lǐng)到近萬平方米的紀念館。賀龍橋、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連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紀念館內(nèi)有一個寬敞的客廳和七個布局合理的展室,陳列著賀龍元帥輝煌的生平業(yè)績。賀龍元帥為革命戎馬一生的風雨歲月,在這里用一段段文字,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復(fù)制的實物得以再現(xiàn)。仗義從戎、南昌易幟、湘西再起、西征北伐、老帥情懷、英名永存等7個展室,讓人們浸淫于歷史的風云中。每到一室,都會感受到賀龍元帥的赤膽忠誠,親民愛國的精神。
  一批又一批的人們在賀龍元帥宛如活著的目光注視里,在濃密的八字胡、斗大的旱煙斗里,走近賀龍元帥的可敬可親,感受追求真理的崇高。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zhuǎn)載稿件,內(nèi)容與相關(guān)報社等媒體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到:

復(fù)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