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江埡趕場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4:03 來源:m.durdah.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昨天回江埡老家時,給母親送上一雙似乎只有城里才能買到的北京布鞋,白發(fā)蒼蒼的母親雖然高興地笑開了,可收到布鞋后卻說: “這種布鞋俺江埡場上有賣的,還比城里的便宜些?!?BR>場上有賣的?于是,江埡的場期對我產(chǎn)生了吸引力。天剛泛亮,屋外就響起嘈雜的三輪電動車、農(nóng)用車喇叭聲,還有人們挑擔急步行走的腳板聲?!案叨?,快些,趕場去——”,“劉福兒,我就來噠——”……此起彼伏的聲音奏成了新農(nóng)村的清晨繁忙曲。
“怎么,清早就去趕場?”我大惑不解。母親對我說:“如今的人也講什么效率,早些去就能占個好攤位,還有到場上喝早茶的呢。要不?你也到場上看看去,喝頓早茶,免得我給你做早飯?!痹谀赣H的鼓勵下,我花一元錢乘上去江埡集市的三輪電動車,而記憶的思緒卻老是在幾十年前的江埡趕場場面上纏繞……
江埡,緊靠溇江江岸且歷史悠久。古人對江埡的自然風貌、地理位置這樣描述:“擁山面江,筆峰峙其東,麻阜拱其西,溇環(huán)其南,紫駝聳其北。東抵庭,西通巴蜀,岳郡之鎖鑰,諸夷之襟喉也?!毙r候,時常聽人把江埡稱之為“小重慶”。那時的物資運輸以河道航運為主,湖北鶴峰、四川秀山、湘西桑植以及江埡四鄉(xiāng)的桐油、木子皮油、柑橘、藥材等都匯集到江埡裝船,運往津市、岳陽、武漢,再從長江邊、庭湖畔的大城市運回食鹽、布匹、紅糖等日用品。站立在月牙狀的碼頭上,清亮的溇江從身邊流過,腳下碧波蕩漾,魚翔淺底。仰望天空彩霞流瀉,成群的白鷺在低空盤旋,大船小舟在江面游弋。翠綠般的青山夾著江埡古老的城廓,一條麻石臺階路從江邊鋪向叫作興隆鋪的山坡,形成類似重慶山城朝天門路的街道。街道兩旁數(shù)百家店鋪古色古香,有的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吊腳樓,有的是青磚黑瓦,雕檐畫棟、頗有氣派的大院子,雜貨店、米酒行、裁縫鋪、鐵匠鋪、飲食店、豆腐店等一家挨著一家。因為街道兩旁的房屋是依山而建,其街道顯得不寬暢,如果一來一去兩個人都挑著擔子,其中一個人必須側(cè)過身子才能通過。到了趕場的日子即場期,無論是從江邊到山坡四公里長的街道上,還是中間寬闊些的丁字路都是人擠人、人挨人。鄉(xiāng)親們挑著籮筐,背著背簍,帶著山貨和甜蜜的笑容匯聚到江埡,趕騾子的吆喝聲,出售山貨的叫賣聲以及街頭玩雜耍的喝彩聲響徹一片。.
好像是“文革”期間,趕場的人少了許多,市場也冷清了些。不過,那時也還有場期,趕場的多是本地人,多是在供銷社買包化肥,打瓶煤油就匆匆地返程了。聽說,桑植的苞谷,湖北鶴峰的藥材,四川秀山的皮油從那時起就不敢來江埡交易了,怕被當成“資本主義尾巴”沒收掉。于是,市場上聞不到炸糖油粑粑的香氣,聽不到出售柑橘的叫賣聲,再也見不到穿街而行的騾馬隊,見不到順水而下??拷叺臑跖翊?。
上世紀八十年代,江埡的場期又興旺繁榮起來,每逢三、六、九,江埡集鎮(zhèn)上就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四鄉(xiāng)農(nóng)民將自己種養(yǎng)的柑橘、雞鴨、新鮮蔬菜等擺滿街道兩旁,大家討價還價,賣我所余,買我所需,臉上洋溢著多年難得一見的豐收喜悅。不過,那時每逢場期交通不太通暢。因為,江埡是通往索溪峪風景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加之,江埡的農(nóng)副土特產(chǎn)又特別吸引人,過往的大小車輛尤其是載滿游客的大客車必須在這里停下來。車內(nèi)的游客待車輛剛停穩(wěn),就急忙涌出車門,爭相購買江埡特有的無核蜜桔、金香柚、絞塊米塘、金黃鹽豆腐干等等。江埡成了聚留游客的旅游重鎮(zhèn)。
“嘀——嘀——”,隨著長短不一的汽車喇叭聲,我在江埡溫泉旁的轉(zhuǎn)盤路跳下車,尤如一朵浪花匯入趕場潮水般的人群中。喝早茶,這一城市才有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江埡成了場期內(nèi)容,成了趕場人的“精神會餐”。我同幾位已當上爺爺、外公的兒時伙伴在街邊的茶樓相聚,八仙桌上放著一壺飄著清香宜人的高山云霧茶,幾籠熱氣騰騰的小湯包、乳白色的米發(fā)糕,還有幾碟豆豉辣椒、花生米……品著香茶、吃著早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別以為鄉(xiāng)村信息不通,難知外面精彩世界,其實,他們心里裝著國際國內(nèi)大事,裝著對黨的富民政策的感激,裝著國泰民安、穩(wěn)定和諧的期盼。這不?不僅聊朝鮮半島的安全,擔心美國航空母艦進入黃海對我國構(gòu)成威脅,聊日本的新任首相也許比鳩山開明些,也講糧食直補的增加,講農(nóng)合作醫(yī)療的擴面,還講通村公路的建成,講集體林權(quán)的改革……簡直就是個新聞發(fā)布會。我感到通過今天趕場,知道了當今農(nóng)民的所思所憂,獲得了一些來自基層的信息。
穿行于故鄉(xiāng)的街市,江埡趕場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的農(nóng)民非昔日的農(nóng)民,趕場不再單純肩挑背負,而是坐著公共汽車,騎著電動摩托車,或者開著嶄新的小車。相邀來趕場以及在場上交流信息不再是峽谷相對,隔溝相望的高聲喊叫,而是用手機相互溝通或在街邊發(fā)送短信。公路兩旁的房子一棟比一棟氣派,市場上的商品琳瑯滿目,再也尋找不到“短缺經(jīng)濟”時代的影子……
“咚咚鏘、咚咚鏘——”,歡快的鑼鼓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江埡場期還有文化的融合。每逢場期,就有四鄉(xiāng)的腰鼓隊、龍燈、花燈,還有江埡特有的“抬故事”表演。難怪,人們清晨就急急忙忙前來趕場!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zhuǎn)載稿件,內(nèi)容與相關(guān)報社等媒體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到:

復(fù)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