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新一輪教育改革,如何助中國教育脫胎換骨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5:04 來源:m.durdah.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稱得上緊鑼密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征求公眾意見結束一個多月,教育部已經拿出了17項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工作重點,開始向各地、各部屬高校征求改革試點了。
  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減負、職業(yè)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讀書升學、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17項試點,涉及教育培養(yǎng)體制、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四大類,幾乎涵蓋了近年來社會關心、議論的所有教育痼疾。想象一下,以每一改革項目需要選擇數(shù)個不同區(qū)位、不同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的試點計算,加上少數(shù)綜合改革試點地區(qū),則這一輪教育改革恐怕要組織起全國多數(shù)省市區(qū)、幾乎所有部屬高校,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教改大軍,形成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了!
  事實上,隨著教育成為全民關切的焦點,有關教育改革的各種探索嘗試早已在各個地方、在不同層面上展開,且大有雨后春筍般的長勢。教育部此次征求試點的改革重點課題中間,即有不少項目已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而在一些高中、大學紛紛開設“專長班”,比如各高校自主招生想出的五花八門的試題和幾乎一律的面試加筆試方式;比如各地為實現(xiàn)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而試行的教師校際流動;等等。
  就行業(yè)內部而言,教育改革已經熱鬧好些年,幾乎所有可以單兵突進推進的改革項目,都已有人做過嘗試創(chuàng)新。不停的改變有時甚至滑向了勞民傷財、徒增焦慮不安的折騰。但從社會公眾立場上看,卻多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未搔到癢處。這種感受的落差,一方面增加著公眾對于中長期規(guī)劃實施的新改革步伐和效果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越來越強大的社會壓力。因為審視17個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幾乎每一個都是必定要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有整體制度的變動設計,向上需要容忍突破,向下需要包容失敗,缺一環(huán),改革便容易走形,或者半途而廢。
  即以最受關注的“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升學考試”為例。它需要的首先是流動人口接收城市對于外來人員子女人數(shù)變化規(guī)律的掌握和準確預期,及時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既保證所有孩子入學又不能閑置浪費;需要的是國家義務教育經費轉移支付政策的及時配套調整,避免生源流出地無須提供教育服務、流入地又無法獲得國家相應義務教育經費的尷尬和無奈情緒;需要的是打破現(xiàn)行戶籍制度堅冰,在社會誠信嚴重缺失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新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教育資源機制;更需要的是以盡可能合理、低痛的方式,改變高考招生的省界市界,不引致新的不公和混亂……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的改革不宜企盼立時奏效。只有每一項改革都真正做好了“中長期”的準備,持續(xù)努力,一起合力,才可能逐漸撬動多年難見其變的這塊教育“鐵板”,理順體制,根治痼疾,完成中國教育的脫胎換骨。     ?。〒嗣窬W)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